100亩脐橙漫山遍野,青油油地挂满枝头;15000株树莓陆续挂果,有些已经成熟;380亩猕猴桃长势喜人,预计明年可以结果……这是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实施产业扶贫后的景象。
黄连村总人口558户、2178人,2015年以前,800多人在外务工,其余村民在家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2016年,全村共有低收入困难户145户、433人,是乌当区的低收入困难村之一。自大扶贫战略行动实施以来,黄连村村民转变思想,通过养殖和种植增加收入,以产业扶贫拔掉“穷根”,低收入困难户已减少至64户、166人。
“这是特色鸡,市里面的酒店专要这种鸡。”黄连村村民花光友指着一只鲜艳的公鸡说。
养鸡之前,54岁的花光友在外地挖了五年矿,现在养鸡已经两年,养了500多只鸡。但与其他养鸡场不同的是,就算是在夏天,花光友的养鸡场都闻不到什么异味。“我养鸡场的鸡粪都拿来做肥料,给村里的猕猴桃免费施肥。”花光友解释说。
说话间,花光友指了指养鸡场旁边的一株猕猴桃树苗:“这株猕猴桃就是经常用鸡粪施肥,现在已经可以搭架子了,比其他树苗长得快多了。”
“养鸡还是比打工好。”花光友现在不再想着外出打工了,通过养殖,他每年可以增加几万元收入,今年五月就脱了贫。
在黄连村,像花光友一样搞养殖的还有10多户。大部分村民告别了传统的玉米、水稻种植,改种脐橙、树莓和猕猴桃等。但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种养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村民一开始有点犹豫不决。
“我总担心东西种出来了,卖不掉咋办?”村民花必龙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为此,黄连村村委会整合各村民组的优势,积极协调资源,让村民不愁销路。
花必龙种植的200棵柑橘,去年收了4000斤果实,给他带来近万元收入,让他在种植方面吃了定心丸。后来,花必龙又种植5亩猕猴桃和上千株树莓。
种植猕猴桃前,黄连村的坡地上就有野生猕猴桃,村民们还会摘去卖。后来,省里有单位来考察,认为黄连村适合种植猕猴桃。于是,政府负责提供苗木,企业负责技术、肥料和收购,村民出土地和劳力,黄连村开始了一场猕猴桃“种植赛”。现在,村里种植的猕猴桃已经超过380亩。
“以前水源好的时候,一年也就能收几千斤粮食,算下来也就几千块钱,还要靠天吃饭。”村民王发英说,猕猴桃亩产大概可以达到3000斤,她家的14亩猕猴桃就有40000斤左右的产量,以批发价两元每斤计算,预计每年可以带来80000元收入。“不干就不干,一干就要干到底,哪怕付出再多,相信总会有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