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诗人眼中的猕猴桃,是观赏花木;而在张德福看来,这些猕猴桃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助他奔小康。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2017首都大学生记者团一行遇到了土生土长的眉县果农张德福。即将花甲的他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种过庄稼,栽过苹果、梨子,也喂过牛,他的前半生,大概可以用贫苦来描述,每年年收入最多一两万,而现在他和老伴守着十亩猕猴桃园,每年收入十一二万。
张德福这几十年没离开过祖辈们生活耕耘的地方,凭借着血脉里的勤劳和智慧,他成为了如今的农民技术专家和猕猴桃大户。
猕猴桃俗称阳桃、毛桃,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树。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了猕猴桃的记载:“ 隰有苌楚(猕猴桃的古名),猗傩其枝。”陕西是猕猴桃分布最多的地方之一。2005年,眉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猕猴桃,张德福就将自己家里的七亩水果地,改种了猕猴桃。
刚开始的时候,他也对种植猕猴桃没有太多经验,而眉县之前虽然有农民种植猕猴桃,但是只是在小范围内,经验技术不足。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的支持,眉县政府的资金和政策,加上大量农业专家的指导,张德福和众多果农一样,在大量免费的培训中,学习了科学的种植方法,比如病虫防治,水肥一体法,栽培技术,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省时省力又省钱”。农业专家们总结的十大关键记事,他也背的琅琅上口,“掌握好就能科学种植”。借助合作社和零售商对水果的销售,张德福的收入连年增加,前几年的时候,他给家里盖了房子,也买了辆小汽车。
猕猴桃虽然原产于中国,但是被引入新西兰以后,又被培育了新品种。眉县有着从各地引进的新的品种,张德福的猕猴桃园里,就有秦美、,徐香、海沃德等多种品种,他能清楚得说出每个品种的生长特色和口味特点,由于地处“八百里秦川”秦岭背部的地理优势,这里的猕猴桃也格外好吃。当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试验园也会研发新的品种,经过农业部门审核命名后,再出售给农民。对于这些新品种,张德福很乐意接受,因为很多新品种往往会带来经济收益的增加。目前他的猕猴桃果园里,每亩大概会有2500公斤的产出,平均7.6元一公斤的收购价格。目前这些猕猴桃主要销往北京、上海。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种植猕猴桃,市场也需要打开,张德福希望将来可以争取出口,“挣外国人的钱”。
猕猴桃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需求量也不断增长。眉县有着三十多万亩的猕猴桃,经济也不断增长,打造了优质有机的猕猴桃品牌。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眉县相当一部分猕猴桃是通过线上售出,张德福种的猕猴桃一部分也会和其他人的一起,通过网络专卖店售出。不过他对这些网络方式不甚了解,不久前才学会的微信,还是回家打工的孩子回来教他的。他的两个孩子,目前都在西安打工,“种地太累了,孩子们也不太愿意做”。和他的孩子一样,县里很多年轻人都在外面工作,不过也有一些大学生回到县城,“做一些和猕猴桃销售和技术相关的工作”。
他的日常,很多年来一直不变,全天待在地里,施肥,套袋,灌溉,驱虫,这样简单平实的生活让他满足而又踏实。他说自己“会一直种着猕猴桃,如果哪天干不动了,就把地包给其他人”。他现在也很愿意在县里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大家富总比一个人富要好很多”。
这段时间,今年三月份开始长的猕猴桃正在经历第一次膨大期,他正在忙着给猕猴桃套袋,不久之后,猕猴桃会经历第二次膨大,然后,就是等待十月份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