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助力黔西南“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举办地,近年来,黔西南州紧抓国际性盛会的机遇,致力将黔西南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圣地,将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建成“国际山地旅游城市”,这座“喀斯特王国”正谱写着发展的新篇章。
依山就势发展山地旅游
贵州是多山的“王国”,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5%。而位于黔滇桂三省(区)集合部的黔西南州几乎全域皆山,山地、高原、丘陵总面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95.6%。
作为世界喀斯特山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黔西南州内集中而均衡地分布着喀斯特峰林、瀑布、峡谷、地缝、天坑、高山草原,孕育了万峰林、马岭河峡谷、晴隆二十四道拐、“天下第一奇峰”双乳峰等一批适宜发展山地旅游的奇观景点。
2015年,在一番综合考量后,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户黔西南州,成为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首次与西部省份联合主办、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
这不仅对山地旅游正在蓬勃发展的贵州影响深远,对举办地黔西南州而言,更是意义非凡。
2015年,以“山地旅游·绿色运动”为主题的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开幕,世界向中国和贵州提供的山地旅游发展经验与路径,在黔西南州开花结果,创造了推出山地旅游发展绿皮书、成立山地旅游警察队伍等多个“第一”。
2016年,以“天人合一·山水贵客”为主题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举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余名嘉宾参加。在嘉宾层次、规模和结构上是贵州旅游发展史上参会嘉宾范围最广、人数最多、代表性最强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会上发布了《世界旅游减贫贵州宣言》,并举办山地旅游扶贫展等多项活动。
2017年,以“天人合一·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如期而至。会议期间,挂牌成立了中国西部首个国际旅游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这也将成为贵州乃至全国山地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事。
2018年,以“天人合一·高品质生活”为主题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也拉开帷幕。本届大会活动赛事更丰富、国际化水平更高、山地特色更突出、乡愁味道更浓郁。
助推“县域经济”驶入“快车道”
国际性盛会的“抛砖引玉”,在推动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融合发展、提升中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黔西南州“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近几年,黔西南州借力大会,结合各地山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旅游投资,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山玩水、徒步、漂流、骑行,一场场走进山、亲近水、步入大自然的的户外运动之旅在此展开,“户外运动的天堂”美誉一步步享誉国内外。
贞丰县纳孔村是依山傍水、民族文化丰富的村寨,曾经贫穷的村民们现在靠着三岔河景区和双乳峰景区的旅游热富了起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晴隆县贫困群众以“特惠贷”入股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开发总公司,按照“固定收益”的分配方式建立保底收益、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贫困户合作参股,获收固定收益。
望谟县甘莱村依靠自身资源,乘着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之风,举办户外嘉年华活动,布依族原生态传统民俗活动结合现代户外竞技运动,配上丰富的民族文化表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数据显示,2015年黔西南州旅游收入由2011年的47.69亿元增加到140.12亿元,平均每年同比增长31%;接待游客量由2011年的787.9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908.35万人次,年均增长24.7%,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黔西南州在大会期间推介签约了66个山地旅游产业项目,签约投资405亿元,项目涵盖山地旅游、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方面。
2016年,给黔西南州带来的最好效应莫过于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当年的清明、五一、国庆等小长假,黔西南在接待游客量、旅游综合收入等方面“喜获丰收”,同比增长速度较2015年大幅增长。2016年,黔西南州旅游收入达226.21亿元,同比增长61.4%,接待游客量2866.46万人次,同比增长50.2%。
2017年上半年,黔西南旅游收入149.46亿元,同比增长50.68%。正因为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的拉动,同期黔西南生产总值完成474.1亿元,同比增长13%。2018年上半年,山地旅游继续推动黔西南经济高速增长,全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6%。
如今,随着旅游业进入井喷式快速增长新阶段,黔西南州各地以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为发展脉络,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格局的县域经济,造福山地民众。
【欢迎转发:山地旅游助力黔西南县域经济发展 .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